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踽踽俠客行


在小說裡的俠客總是與志同道合的武林同道一起行俠仗義,揮劍劈邪、侃侃論政好不快哉;但在現實生活裡的俠客卻是孤獨的,必須有力挽狂瀾的決心、甘冒世俗鄙見的堅忍,而知音同伴卻如空谷幽蘭般難尋;在瑟瑟秋風裡單槍匹馬的俠客,只好踽踽獨行。

世道炎涼,如今已是商人圖利的國度,黑心商人有之、盤剝商人有之,不禁讓人懷念起公道無欺的殷實商家。在商人圈子裡的是非太多、關係難明,於是律師行業盛行,成為攻擊同業的利器,或者趨吉避凶的必要風險成本。市井小民的心不夠狠、錢不夠多、法學知識又短淺,只能淪為商賈們的俎上魚肉。

國是紛擾,如今已是政客橫行的國度,政客世家有之、投機政黨有之,不禁讓人懷念起真心為民服務的從政者。在政客圈子裡不方便出手的事情太多,於是手套行業盛行,成為貪汙洗錢、遊說搓弄的利器。市井小民的心思不夠明白、是非看不透徹、政治知識又短淺,只能淪為政客們的愚弄對象。

天上的星星看起來很少,其實難以計數;地上的良民看起來孤單,其實德不孤必有鄰。善良人的心是溫暖的,不似冷血的蛇蠍需要靠曝曬才能回暖;其實所謂的黑暗界是見不得光的,不然所有的醜陋都會現形,所以蛇蠍們始終冷血、始終黑心。如果百姓像散沙一樣,必然遭到暗算,良民們只有覺醒地團結起來,以輿論攻擊不法才能杜絕黑心;到那時,俠客日增,將不再踽踽獨行。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尋找宜居地


當夏日酷暑、冬季嚴寒成為標準的極端氣候之後,我興起了尋找宜居地的念頭;都市裡生活方便、就業容易,當然吸引眾人入住,但是成天靠冷氣、厚裘度日的委曲求全,實在是犧牲過大而且不健康;這讓我參透了早期的台灣原住民族除了平埔族以及靠海為生的阿美、達悟族以外,都選擇居住山地的英明睿智。

台灣偏多高山又不會冰封,這個舉世難得的優點必須深刻體會,而不是整日叨念著平地狹小、發展不易。曾經有人提出海拔五百公尺以上地區的氣候才真正適合人居的說法,正好呼應了這樣的體會。君是否曾注意到,台灣的高山腰間有所謂的雲霧帶,也就是平地人仰望見白雲而高山上俯視見雲海的地帶。這個雲霧帶如果被開發了就是滿山茶園的茶鄉,如不被開發就是滿眼清爽剔透的鮮綠所盤據的精華地帶;對生物而言,那才是夢寐以求的生態環境,當然也會是人類的最宜居地。

這層雲霧帶因為林相完整,水土保持極優,既防暴雨又防寒風、酷暑還可以抗旱:首先,颱風來襲時,都市裡盡是不透水的水泥地,雨水無處宣洩,街道動輒成河;雲霧帶的植被完整且繁複,雨水無法直接沖刷地面,土地吸水量大、排洪也快,除非被濫墾濫伐,相對安全可靠。其次,冬日裡寒風刺骨,水泥叢林裡的風特別強,隔著門窗照樣可以鑽入室內;只有那雲霧帶的層層植被可以化解這陣陣寒風,所以林子裡只會覺得凍而沒有刺骨的寒風。再者,平地上酷暑難耐時,都市成為熱島,互相排放著冷氣機排出的熱氣,出了冷氣房馬上汗流浹背,燠熱難耐;但是只要進入雲霧帶,這些困擾都沒了,林子裡只會有微醺的涼風,一方面是處處大傘(樹冠)遮了烈日,另一方面是較高的海拔本就涼爽。還有,平地上鬧旱災時,土地很快乾裂,又硬又乾的,作物即使經人為灌溉也很難存活;但雲霧帶裡就不同了,每天夜裡都有霧氣滋潤,即便是整個月不下雨,泥土依然微濕而且鬆軟,沒人灌溉也從不打緊(所以才能夠種茶)

平地的林相:樹無法長高、林下偏多枯乾的黃土地,連野草都難存活;而雲霧帶的林相:最上層是樹冠層,每棵樹都伸長著脖子,深怕難以出人頭地。中層是林下的灌木叢,由於陽光稀落只適合耐陰的植物如樹蕨類、姑婆芋、羊奶頭等。最下層是伏地的植物,由於光線陰暗,以蕨類植物居多,只要偶而有可以露出陽光的空地,魚腥草等便會趁虛繁殖;這樣的環境只能以生機盎然來形容。

我曾經在雲霧帶的林下幹活,工作一整日也不覺得累(絕對不會汗如雨下、氣喘吁吁的),可能是芬多精瀰漫與氧氣充足的緣故吧;可是一回到平地的家後頓時覺得累壞了,因為那優渥的環境不復存在了,而勞動過後的疲勞卻爆發了。雲霧帶就是這麼神奇的地方,您說是不是最適人居呢?

人事倥傯,雖然深知何處最適人居,但是迫於工作與小孩發展機會的考量,始終無法如願;我想這就是現代人的悲哀吧,畢竟難於離群索居,所以只好一有空檔便往山區跑;真心奉勸無所牽掛而愛好自然者,就移居雲霧帶吧!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挫折與成長


人的一生其實還蠻長的,一生當中必然會遭遇到不少挫折,如果遭遇挫折即無法克服的話,是很難成大器的。報上偶而會出現本來一帆風順的人突遇挫折便發生重大事端的新聞,即是不能克服挫折的例證。既然如此,想成功的人便需具備面對挫折的心態與能力。

從生理的層面看,人類的文明可視為與各類病毒間的奮戰史。有時候某病毒佔了上風,便發生嚴重的流行疫病,死了一大堆人;此時,大病不死而僥倖存活的人便具備了該病毒的抗體,當具備抗體的人漸漸多了,便逐漸戰勝了這個病毒;可是,當病毒演化產生了新的毒株時,人類又將屈居下風,開始了下一個循環;所以人類文明其實就是在挫折衝擊間成長茁壯的,幸好已發明了病毒疫苗的方法,可以加速抗體的產生。

從心理層面看,股市的表現是大眾心理的具體反映,而股市的大行情需經多次反復築底測試,等到大家都不再看壞時才會發生。這些反復築底的測試其實就是一再的挫折,而眾人的信心就在這一連串的挫折中滋長,直到克服了上回崩盤的恐懼。

從技術層面看,所有的偉大發明都不是一僦可及的,套句艾迪生的說法,他是嘗盡了不成功的方法後才過濾出成功的方法的。所以挫折對發明家來說只是家常便飯,吃足了數不盡的失敗才會累積一次成功;發明家尚且如此,何況凡夫俗子。

手上的繭是練出來的,手上沒有繭的人會是練家子嗎?身上的傷疤是被砍出來的,身上沒有傷疤的人會是個武林高手嗎?只有那身經百戰的人才能成為戰將,而所有的戰將都是把挫折當飯吃才得以練就的,所以才會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是嗎?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跟隨與超越


開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道路上不存在倫理,只要有充分的企圖心與駕駛能力再加上ㄧ部性能夠用的車子,在路況允許的情況下即可超越前車;反而是那些遊覽車、大貨車或者性能不佳、心態老大的車子當上路隊長,成了大夥跟隨的目標。然而,這樣的情形在職場上也一樣嗎?

若以職業型態而言,銷售人員的情況比較像公路上的超車,只要能力夠不必在乎倫理,隨時可以超越前輩、長官,成為新的銷售大將;然而,非銷售人員就不是這樣子了,職業倫理通常是存在的,前輩與長官是需要尊敬的,這時候想要超越需要長官的賞識與機運,才有超越的可能。

若以職業類別而言,差易情形也很大。先以產、官、學、研的產業界作分析:產業界只有當老大的企業可以吃肉(領導市場流行及產生業界標準,享受高獲利),其餘的企業只能喝湯、啃骨頭(跟隨流行與標準,利潤率低)。喝湯不會飽怎麼辦?只好把規模做大,多喝些湯可能會飽(做代工)。於是老大的企業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跟隨的企業是勞力密集,而各個山頭(產業)只能存在一個老大,搶當老大的戲碼是頗為血腥與權謀的。

官業界即公部門,傳統上崇尚倫理,想要超越需要上司的肯定,所以特別注種表現。公部門具有公共性,其行政效率較難評估,各部門間也沒有明顯的競爭性,所以無所謂的超越,基本上以取得個人資格為要,如職級的考績升等,而升官等的考試為其最大障礙,需憑個人學識與涵養。

學術界與產業界一樣也是搶佔山頭的戲碼,只是跟隨者興許還能吃到些肉渣。此外,學術界還講究與公部門的關係建立,關係好的才能爭取到經費與專案,有爭取到的吃香喝辣,爭取不到的只能靠薪水。學術界的個人也依靠資格的取得,聽說升等越來越困難。

研發界的利益由搶先者獨得,跟隨者連湯都沒得喝,所以不止要搶山頭,還要另立山頭,只有押對寶的才能發財。為了分散風險,研發界常與學術界掛勾,也就是腳踏兩條船雙棲,平時以學術界為業,兼領某研發界的專案,發財固然值得高興,沒發財也還能過活。

職涯發展首重興趣,需要幹得有意思才能幹得久;但是,也不能忽視職業生態,個人的性向是否適合所從事職業的競爭環境很重要,否則可能有志難伸、遇人不淑,宜深思後決之。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無之以為用


《道德經‧虛中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年輕時讀到這一段經文,覺得特別有意思。比如說你擁有一塊金條,你捨不得運用它,那就是一塊小心收藏著,終日深怕失竊的金條;但是,如果你運用了它,這可能成為你創業的本錢。

既用了,這個金條當然就不復存在了;但是你因此而創了業,可能賺入更多的金條;也有可能創業失敗了,但是你可能因此而學會了成功之道,還附帶了風險管理;或許你甚麼都沒有學到,至少你嘗試過了,表示你已豐富了人生,體現了豁達;如果你怎樣也想不開,那就看緊你的金條吧,小心別被偷了,或成為不肖子孫揮霍的本錢。

前些日子我開了部落格,有人提醒我要注意個人智慧權的問題,畢竟網路上不怎麼安全的。我想既寫了些東西,藏著自己看,那不是弊帚自珍嗎?何況那些東西也不見得有甚麼市場價值,不是嗎?寫到現在,我已寫完一百多篇了,自覺寫作技巧與靈感皆有進步,好像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嘛。

禮運大同篇說:「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這真是“無之以為用”的最佳解釋。用法如果得當,自然會產生更多的利益,不必擔心利益會不見了,所以關鍵應在於如何才能使用得當吧!我們從小就學了那麼多東西,如果不拿出來運用的話,會不會太可惜了;沒有經過實戰的學問,又怎麼知道真有本事呢?

佛曰棄此舟者始能登彼岸,緊抱著現有的利益,只能沉淪於紅塵俗世,唯有捨得者才能超脫於六道輪迴。既如此,則“無之以為用”當為超脫的不二法門。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製作與轉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仍禁不起文化大革命的摧殘,如今留存最廣泛、最原味的精華集中在傳統食品、藥品裡。民以食為天,華人攝取的食材本來就很豐富,但是鮮品不易保存或不能直接使用,於是先民們發展了各種保存與處理的方法,這些方法可以簡單的分類為製作與轉化。

製作是指沒有微生物參與的方法如乾燥、醃製、炮製、烘培等。例如我們常喝的茶需要經過萎凋、發酵、炒菁、揉捻、乾燥、焙火等過程之後才方便保存與沖泡;例如蜜餞類原本苦澀難入口的需先經過鹽醃然後糖漬的過程才會變的甘甜順口;還有所有的中藥皆需乾燥以便保存(鮮採鮮用的叫青草藥),具有毒素的還需特別的炮製、糖炙或蒸煮過程以降低毒素。製作因沒有微生物的參與,故只能改變食物的形態而沒有改變食物的內容。

轉化是指經由微生物參與的方法如的方法如麴菌、黴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發酵過程。例如酒類需要酒麴的發酵,醬油需要醬油麴的發酵,臭豆腐、毛豆腐、火腿等需要黴菌的發酵,豆瓣醬需要酵母菌的發酵,優酪乳需要乳酸菌的發酵等。發酵的目的或為了方便人體吸收,或為了改變食物風味;而經由微生物的參與,實際上已改變了食物的內容,故曰轉化。

人類有沒有類似的改變過程以提升品格呢?我想大概也可以區分為生理與心理兩大類:生理方面主要是體格的訓練,雖可以鍛鍊其體魄但不能改變其心智;而心理方面指思想與行為的改造,如學校的教育、宗教的教化、民俗的影響以及法治社會的法治化。心理的改造已改變了個人的思想與行為,應也可以稱為轉化吧!

以前有一部叫做“泰山”的影片,敘述一個文明人的小孩,因故流落到森林裡,被一群猴子養大的故事。故事裡的泰山體格強健,但是缺乏文明的薰陶,以致於成為野人。這個故事應有其邏輯性,試想,一個文明地區的小孩如果從小生活在原始部落,那麼他的思想與行為必定是原始部落的樣子;反過來說,一個原始部落的小孩如果從小生活在文明地區,那麼他的思想與行為也必定是文明地區的樣子;所以這就是所謂人類文明的轉化作用吧!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秩序與壓力


滾石不生苔,故繁榮的社會需要安定的秩序,使工商業得以順利發展。現今的社會多以國家法律來維持秩序,社會秩序固然可以維持良好,卻不代表社會沒有壓力,尤其是那廣大的弱勢基層人民,雖努力過活卻僅能糊口而難於翻身,於是出現了兩極化的社會,富者愈富而窮者愈窮。

觀察社會壓力的方法,首先要看人民是否缺少發展的機會,譬如創業者是否需面對諸多門檻,任職者是否沒有升遷的機會,求職者是否沒有被雇用的機會等。當人民發展的機會是充分的,人人當然都想安居樂業;但是,如果發展的機會不多時,譬如社會發展停滯或全球景氣不佳,社會的壓力就會累積上昇,此時如果再受到不當打壓,那麼不平之鳴便會加劇,因而出現反社會的情緒;而人民為了尋找出路,非法活動也會不斷發生。

《道德經‧治大國章》:「治大國,若烹小鮮。」。也就是說從烹小鮮當中可以體會治大國的道理;現代人使用壓力鍋來縮短烹調的時間,君不見壓力鍋上必有通氣孔嗎?蓋增加壓力可以快速調理食物,但壓力超標時是會爆炸的,所以必有通氣孔來紓緩過大的壓力;套用到法治的社會,以法治國可以快速見效(治亂世用重典),但是法治也會製造社會壓力,如果這中間沒有維持平衡必會出大亂子的(歷代常見平民造反)

秩序當然需要維持,但是不能以防堵非法為已足,當人民的發展沒有機會時(缺少通氣孔),非法行為即會源源不斷而來,所以當權者(既得利益者)負有創造機會的使命,使得秩序與壓力維持平衡。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以水為師


《道德經‧水德章》:「天下莫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我們形容富有女人味的叫作柔情似水,而這樣的女人皆以弱者自居,然而自古以來的英雄豪傑偏偏敵不過這弱水,故有英雄難過美人關之通說。

縱觀宇宙,能塑造地形者以水為最。君不見那磅礡的太魯閣峽谷,壁立千仞連綿數十里,而建其功者卻是那柔弱的水。還有那台灣唯一的雪山冰斗,削堅石如爛泥的依然是那結成冰的弱水。地球上浩瀚無垠的海洋,雄據了地表的七成,而它的成分依然是那弱水。

《道德經‧若水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萬物的生存都需要水,得水者如桃之夭夭而灼灼其華,缺水者則奄奄一息而命在旦夕。君不見那沙礫萬里的戈壁大沙漠,在遠古時代說不定原是青青草原或者是浩瀚樹海,只因缺了水就成了那副模樣,生息不再而枯槁一片;但是,只要那偶而的陣雨,馬上演化為遍地花海萬紫千紅。

從科學的觀點,水是最廣泛的溶劑。也因為如此,水被人類用來洗滌食物、用品及身體;洗完之後被洗的東西乾淨了,水卻髒掉了成為廢水;但是,廢水經過地層的過濾之後又還原成乾淨的地下水;或者是被太陽蒸發上升成為雲朵,再降下時已成為甘露,也就是說水是可以循環利用的,符合了天地循環的道理。

人貴為萬物之靈,很多人都有宏大的志願,想成為有用的人。但是,光有宏志不能竟其功,那麼應具備甚麼樣的本事呢?我覺得大可以水為師:首先,水雖柔弱卻是無敵的,足以克服萬難。其次,水可以濟萬物,使萬物欣欣向榮。再者,水可以洗滌萬惡且可以自我昇華,使社會淨化。

或許有人會說效法是無法青出於藍的,但是水之性質是如此的偉大,即便得其十之一二,即足以傲世。試想,能克服千難、能濟千物、能滌千惡的人還不夠偉大嗎?所以老子說上善若水,又說故幾於道,不是嗎?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尺有所短而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夫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 數有所不逮, 神有所不通。」。所謂長短本是相對的慨念,只是單純地把兩者放在一起比長度,尺當然比寸長,但是如果以用途論,那就說不準了。

適用寸的場合譬如形容嬰兒的明顯成長,有「一暝大一寸」的說法。此處的寸已是誇張但還帶著期許的味道,如果勉強用上「一暝大一尺」的話那就是「嚎袮」的啦!又譬如戀愛中青年男女的寸寸相思帶著綣綣的愛意,如果硬把它換成尺尺相思那就未免太突兀了吧!以上情境,都是說寸其實還蠻長的。

適用尺的場合譬如近在咫尺,形容機會如此接近卻未必能夠把握;如果硬要換成近在盈寸,那麼雖然更接近,但是太近了反而會視而不見。又譬如咫尺天涯,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像是遠在天邊。如果勉強換成盈寸天涯,就會不合邏輯,尋常的人間距離不會那麼貼近的。以上情境,都指出尺其實已經夠短了。

寸的用度有剛剛好短的,譬如寸功未立,如果改為尺功就顯得不夠謙虛了。又譬如蛇打七寸,貿然改為尺的話就打不著要害了。再譬如聊表寸心,改為尺心就太誇張了,只有恐龍才配得上尺心;尺的用度也有剛剛好長的,譬如昂藏七尺指軒昂偉岸的男子漢,改為七寸那像話嗎?改為七十寸亦嫌累贅。又譬如目無三尺,指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違法亂紀。此處的“三尺”是專有名詞,不好換算為寸。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斟酌用詞,總以適度為要,不論尺長寸短,皆以反應情境需要為度。錯用尺寸好比表錯情,壞了原有意境,毀了達意的機會,能不慎乎!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理直而氣和


《論語 先進十四》:「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這段話中的「侃侃如也」就是成語常說的理直氣壯、侃侃而談的意思;能侃侃而談者必有所本,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呀!那孔夫子為何要說「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呢?

東漢崔瑗的座右銘中有一段說道:「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侃侃而談者雖有所本,但是過於理直氣壯的結果,卻容易引起對手及旁人的反感;長此以往,則樹敵既多而難孚眾望,以這樣的態度處世,其結果是可以臆測的,所以孔夫子才會調侃他:「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更有甚者,當人們處在意見對立的狀態下很容易失去理智而且不易被說服,理直氣壯只會讓意見對立的狀態昇高,因而產生不理智的行為;這樣的理智失控於雙方都會發生,就算是最初的侃侃而談者雖有所本,但在激動的情緒下是否會犯下錯誤是很難掌握的;所以一個失控,原告有可能淪為被告,而長期保持高姿態的人最容易犯這種錯誤了!

不要理直氣壯,那要如何做呢?如果我們堅持立場的目的是為了提倡正義,那麼憑大家對正義的推崇,應該有大家可以接受的共識,只是有待我們把共識找出來而已;此時,最好的方法是說服對手,讓他聊解己見的優點;其次,是透過協商,找出最大公約數;下策,是造成雙方的對立,然後製造仇恨而一事無成;所以最好的態度是理直而氣和,說服對方達成雙贏的局面,你可能會因此而多了一位盟友。

俗話常說得理且需饒人,所以理直還要氣和。饒人的好處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畢竟為人處世不可能永遠站在得理方,而唯有厚道才容易交上朋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