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競爭的世代


這個世代的年青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身處地球村;所謂地球村是指與全球七十幾億人口為鄰,好處是可以享受來自四面八方的生活、娛樂產品,但壞處是必須與全球人口同步競爭,而其狀況之慘烈已難用既有故事來形容,於是進入了全新的競爭的世代。

學圍棋的人都知道,對手的有利點就是我的攻擊點,而我的有利點就是對手防守的標的。兩人對弈時的競爭狀態已是如此,你可以想像全球人口同步競爭是何種場景嗎?你的弱點有多少人在窺探你,而你的長處又有多少人在提防你,身處這樣的世代,你必須認爭思考你的策略與做法。

競爭的方式大約有兩型,其一是主動出擊,其二是蓄勢待發,等待你的對手出狀況。主動出擊是硬碰硬,勝算難以掌握,故須謹慎為之,等待對手出錯除了可能坐失良機以外沒有甚麼成本,而其效果卻常有建樹,故為一般人所慣用。

中國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佔著先機固然可以先吃到肉,但搶當領頭羊其實是處於危險之中,因為所有在你身後的人都在等著你出錯,一旦出錯,輕則付出代價,重則喪失地位,於是出現了老二主義,他可以老大為鑑,並等著撿點便宜。

那到底要不要堅持著當老大呢?其實是很惱人的!老大可以耍威風,可以吃香喝辣,當然讓人欣羨;但是時時得防衛旁人的覬覦實在有夠辛苦,尤其是看著老二以逸待勞的架勢,好像肉也沒少吃、湯也沒少喝,就等著自己出錯遜位,則我又何必爭做老大呢!只是想到要屈居他人之下,嚥得下這口氣嗎?

其實勝敗乃兵家常事,需平常心看待,氣盛時當仁不讓的當了老大只是順勢而為,累了嘛退下來當當老二又有何妨;只是必須心存警惕,別是當完老二嘛當老三,當完老三嘛當老四,再一路順下去,那可就一去不復返而再也回不去了!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阻力與助力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意思就是難得順遂,因此常聽到有人慨歎運氣不佳:要不是最近手氣這麼背,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其實這等人通常手氣都很背,因為它弄不清其中的道理!

除非長相可人或可憐,旁人若不幫他便會覺得過意不去,否則在炎炎日頭下謀生已是不易,除非有利害關係,怎麼會有空暇關照他人。因此所謂阻力多半是自招的,而所謂助力也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

有些人天生孤僻,後天也沒有意識到需要改善,或者天性難改我行我素,以至於共事的人都避之唯恐不及;萬一無法避開會如何呢?必然會成為阻力嘛!所以說阻力多半是自招的,只有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才能有解。

相對的,有些人天性樂群,又懂得為人處事的道理,所以共事的人都希望與他一起合作;只要有機會合作,必然會成為助力。所以說助力多半是自我經營的,只要經營得法,助力自然源源不絕而來。

工商社會競爭難免,有競爭就會樹敵,敵人當然是阻力而不會是助力,所以這時候需要以合作結盟的方式來化解。目標衝突,必然會一決高下,而有共同目標的人才會並肩作戰;天底下的利益與機會何其多,假如合作能賺大錢又有何妨,只要能把餅做大,有錢大家賺便是上綱。

如果遇到上輩子欠的死對頭,與你難分難捨怎麼辦?能說服他合作是上策,因為阻力將直接轉為助力;其次是避開他或是讓著他,因為人沒有得理就絕對不饒人的;下策是拼個死活,因為命只有一條,拼死了可怎麼辦!

佛家相信緣分,也相信因果,會碰到一塊兒的人自是有緣,若把其中因果清理乾淨了,惡緣就會轉化成善緣,就好像烹調世界裡的苦瓜、鹹魚等本來不好入口的東西也能調理出美味來。

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閒談公益


近來常出現街頭運動,其造勢者為了提高正當性及群眾號召力,必然以公益作為前提,公益因而成為街頭運動的旗幟,號召群眾的法器;難道這就是公益的真正意義嗎?

利益不會從天而降,因此提倡公益必有犧牲者。譬如擴建一條要道以改善交通,那麼被拆除的民房、被徵用的土地,其所有人就成為犧牲者;又譬如增稅以改善國家財務,那麼增加稅負的人即為犧牲者;再如參與國際組織,締結貿易協定可以繁榮經濟,但那些因而落入夕陽產業或受到衝擊的人皆為犧牲者。

政黨與政治人物需要民眾的支持,其行事作為不能露骨,那麼公益便成為政治的面具。譬如政黨為了競爭,在野者批評執政者違背公益,事實上在政黨輪替後,批評者會繼承受批評者的作為,因為換了位置即換了腦袋;又譬如執政者批評在野者意識形態作祟,等到他在野時,一樣意識形態掛帥。

政黨與政治人物為了實現其利益,常把私益與公益綁在一起,公益因而成為政治的旅行箱,其利益一旦實現後,公益即被敷衍或擱置。譬如當政者辦理土地重劃或重大公共建設,那麼設立地點通常帶有玄機;又譬如政治是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那麼政策的方向即富饒意味!

帶了那麼多負面的色彩,那麼公益是瘟疫嗎?當然不是!其實公益是真,是社會的公理與正義:在多元的社會裡,因為價值的多元化,常使義理混郩,那麼公益便是辨別是非的最後依據,它化身為公理與正義,喚回群眾的理性。

其實公益是善,是全體的共同立場與目標:任何帶有私人立場的說辭都難逃眾人的異樣目光,而能夠使全體心悅誠服者唯有公益,只是大家必須求同存異的把它找出來。

其實公益是美,是民主的實現:人類為了追求民主,寧可拋頭顱灑熱血,而爭取到的可能只是一部名目憲法;大家必須心存公益才能追求真理,而在大家求同存異的找出公益時,民主已然實現。

但是公益依附著不真(政治的謊言)不善(民粹主義者的居心)不美(政治的面目),怎麼辨別它呢?

首先,公益必須周全:有公益必有犧牲,有犧牲就需要有救贖,當相關配套皆妥適安排時,公益自然呈現。

其次,公益必須真心奉行:當大家皆真心尋找公益時,公益其實已不遠了,否則以口水論戰公益,只有反效果。

最後,公益必須妥協: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有權益必有衝突,而衝突需要政治性的妥協,找出合理的平衡點。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春天到了稻田長大了


記得國中時的國文老師曾講過一種謬誤,他說九年國教之後學生的程度變差了,要學生以春天為題造句,竟然出現:「春天到了稻田長大了,一片片綠油油的,真是賞心悅目啊!」。;咋聽之下,合情合景而文句通暢,哪裡錯了呢?您看出來了嗎?其實這是犯了比附援引而類推適用的錯誤,稻田與稻子當然有某種依附關係,但是絕對不是同類,稻子在春天長大了而稻田不應該長大。

地方戲劇曾有一橋段:「話說白(賊七)公子至菜攤買菜,選了一棵大白菜拿在手上,問老闆怎麼賣?老闆說前面這一堆每樣三十元;白公子說那我跟你換蘿蔔好了,從老闆手上拿了蘿蔔後,白公子自言自語蘿蔔需用肉燉,那我還是換成南瓜好了!從老闆手上拿了南瓜後轉身要走,老闆追著索錢,白公子說南瓜是拿蘿蔔換來的呀!老闆追問那蘿蔔的錢呢?白公子說蘿蔔是拿大白菜換來的呀!老闆追問那大白菜的錢呢?白公子說大白菜不是還在你的攤子上嗎?怎麼要錢!」。看官您覺得這是有道理的嗎?其實這是買空賣空的手法。

老王很勤勞,雖當了老闆但事必躬親,每天忙得昏頭轉向也僅能度度小月;反觀隔壁老許,同樣的店面,人經常發呆,但生意卻總是特別旺,真是奇怪!有一天,老王實在忍不住了請教老許生財之道,老許悠悠的說:您老日理萬機,但都是在料理個別的小事,無暇照看潮流呀、商機呀,因而做不了適時的生意,您這是見樹不見林啊!

老杜心地特好,每天路過某街角都會遇到同一個乞丐,都會施捨個零錢給他,日子久了,該乞丐已習慣了這份施捨;有一日,老杜同樣經過這個街角,同樣遇到這個乞丐,但因為口袋中沒有零錢,就直接走了過去,乞丐追問他今日為何沒有施捨?老杜表示今日不便,乞丐說那我讓您欠著好了,明日記得給雙份哦!看官您覺得這合適嗎?其實這是積習成是,視恩惠為理所當然。

大多數人憑直覺、經驗判斷事物,但道理有時是間接的,需要推敲辨別;因果有時是隱藏的,需要思考推斷,否則便容易是非不明而吃虧上當,輕重不分而坐失良機呀!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底蘊與包裝


前些日子有一則韓國的選美新聞,新聞的重點是一整群候選美女們幾乎都長一個樣,好像是某一家族壟斷了這個選美活動似的;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韓國的美容風氣與醫美產業所造成的現象,但這新聞說明了現今風行的包裝文化!

妥善的包裝當然有其正面意義,適當的美容可以強化個人信心,但是假如變成了全民運動、全民價值,那些沒跟上的就落伍了,這樣的社會將讓人情何以堪!女人化妝已成為一種禮貌,表示重視別人觀感的意思,也就是說適度的包裝是必要的、禮貌性的、適場適時的,而問題出在甚麼樣的配置才是適度。

現今已是多元化的社會,其價值觀也是多元化的,就拿化妝來說吧,有裸妝、煙熏妝、曬傷妝、歐式妝、本色妝、新娘妝、眼淚妝、復古妝、日式妝等數不完的名堂;但並不是各種妝都適合任何人、任何時地,所以個人必須對自我本質及所處場合有所認識,才能找到適合的妝法,才能有合宜適度的妝扮。

把這個想法推論到各種層面,其實是相通的,也就是說這是個注重包裝的世代,但是事物的底蘊與包裝應求一致,才能有包裝的效果。譬如說,得到一份精美的禮品,必然有精美的包裝,但是拆開後如果內容與包裝不相襯,就會有被騙的感覺,而受騙者如何能有好感受呢?

原則上,底蘊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方有所成,而包裝是立即見效的、可以求助於旁人的,當然會有不錯的加分效果,但是無法取代固有的底蘊。譬如打扮時髦的帥哥、美女,當然吸引眾人的目光,但是一開口可能就漏了餡,因為氣質與談吐是需要長時間培養的。

古人說,錯誤的方法是緣木求魚,現代人比較辛苦,底蘊與包裝皆須修持,還要適度的匹配,才能登上成功之門。切記,光靠包裝是短路,行不通的!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天不從人願


春雨之後梅雨接著下,下得是讓人心煩意亂,但是報載南部卻仍在缺水,盼望梅雨能夠解渴;賣傘的希望下雨,賣扇的卻希望天晴,就算是老天爺也難符眾人之意,於是只好自行其道,該停則停、該下則下,一點也不手軟!

俗話說山不轉路轉,那麼天既然不從人願則人必須服從天命;以前常聽說人定可勝天,但現在卻時常遭受大自然的反撲。看來,順天是必要的,最多只能因勢利導、權衡運用,以免遭了天譴。譬如說人無法違反重力,但是可以搞搞飛機,暫時航行在空中,然而熄了火就得回到地面。

人的社會裡也有天字輩的物事,在組織裡,有所謂天條者,就是指員工必須恪遵奉行的規則,違反了就必須滾蛋,不然的話只有搞革命一途;在機關裡,有所謂天威者,就是指主事者的意志,甘冒犯者之下場為何?眾人皆心知肚明!

善為人者貴在聰明,懂得察顏觀色,更重要的是明白何為天條、何為天威;所謂天條、天威固不可冒犯,但是亦有可資利用之道;譬如說天條,因不可犯,故可當作不作為的絕佳理由;譬如說天威,因不可不從,亦可當作必須作為的絕佳說項。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故知人者善任,人善固可用,人雖惡亦可用,唯用之以對外也;兵者凶器也,故不得已而用之;然無兵者豈能存乎?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朋友與家人


人是社群動物,離不開同伴,人際關係已經發展到某種程度的叫好朋友或知己(通常是指沒有血緣關係,但又十分友好者),而點頭之交也可以算是朋友,所以號稱四海之內皆兄弟而海內存知己。

好朋友為什麼會成為知己呢?那是因為互相關心、互相觀照,所以知道對方的想法與作為。這般感受有時還強過血緣關係,因為工商社會總是忙碌,家庭各份子分別四處奔波,相處的機會有時還不如身旁的朋友;另一層意義是因為家人互相關心是應當的,而朋友的互相觀照並非義務,故相對的覺得感動。

其實家人才是最不能割捨的,所以血濃於水,打虎還是要靠親兄弟;但是依照八字論命的說法,同源的可細分為比肩與劫財,即有共同外患(格局得當)時,兄弟當並肩奮戰,但是賦閒在家時,兄弟卻變成排擠資源、分食搶糧的人;所以住在一起的家人感情可能不睦,分居四處卻反而時常掛念!

家人是具有共同背景的人(共同血源、共同出身、共同習性),朋友應不是,所以可供借鏡的所在不同:家人是妳的前車之鑑,由於背景相同,家人可以順利發揮或碰壁的地方,換妳去的話下場大約不相上下;而朋友來自各處,背景五花八門,正是適合觀察的對象,讓你知道什麼樣的人可以應付什麼場面,所以是他山之石。

社會險惡,處處是陷阱,假如孤軍奮戰的話,既孤單又無助,此時不如出外靠朋友,互相可以壯膽、也可以照應。但是,有山靠山還不如左右逢源,如果家人可以同心,不管住得遠近,有事時都會星夜馳援的,不是嗎?所以同時擁有親人與朋友的人是最幸福的、雙重保險的、能訴說心事的(不足為外人道的事就說給家人聽吧!)